跳转至

半导体发光二极管

本部分介绍 LED 的定义和特性

定义

除半导体激光器外,发光二极管 LED 也是光纤通信中常用的光源。

发光二极管可以看作是直接带隙的半导体材料制作的 PN 结二极管,相对于激光器而言,其原理和构造相对简单。

基本原理

发光二极管 LED 是非相干光源,它的发射过程主要是光的自发辐射过程。在发光二极管的结构中不存在谐振腔,发光过程中 PN 结也不一定需要粒子数反转。当注入正向电流时,注入的非平衡载流子在扩散过程中复合发光,这就是发光二极管的基本原理。

半导体发光二极管 LED 是一种正向偏置的 PN 结,注入少数载流子通过自发辐射过程进行复合产生激光。

其特点与半导体激光器比较,属于非相干光源,自发辐射为主,发射荧光过程,无光学谐振腔,不一定需要粒子数的反转,非阈值电流,输出功率基本与注入电流成正比。

结构分类

根据把光输出耦合到光纤上的形式,分为面发射型和边发射型两种基本结构。分别为面发光二极管 SLED 和边发光二极管 ELED。

基本特性

P-I 特性

LED是一种非阈值器件,其发光功率随工作电流的增大而增大,呈线性关系,在大电流时逐渐趋于饱和。

输出光功率特性

  • 发光二极管实际输出的光子数远远小于有源区产生的光子数,一般外微分量子效率低于百分之十。
  • 驱动电流 I 较小时,P-I 曲线的线性较好,
  • I 过大时,由于 P-N 结发热产生饱和现象,使 P-I 曲线的斜率减小。
  • 在通常工作条件下,LED 的工作电流为 50-100 mA,输出光功率为几毫瓦。
  • 由于光束辐射较大,入纤光功率仅有几百微瓦。

光谱特性

  • LED的工作基于半导体自发辐射,因此LED谱线宽度较宽,调制效率低。
  • 发光二极管发射自发辐射光,没有谐振腔对波长的选择,谱线较宽。
  • 一般短波长谱线宽度为 30-50 nm,
  • 长波谱线宽度为 60-120 nm。
  • 随着温度升高或驱动电流增大,谱线加宽,且峰值波长向长波长方向移动。
  • 短波长LED的移动分别为 0.2 - 0.3 nm/℃,
  • 长波长LED的移动分别为 0.3 - 0.5 nm/℃。

温度特性

当工作温度提高时,同样工作电流下,LED的输出功率要下降。相对而言,温度的影响比LD小。

远场特性

LED的发散角大,与光纤的耦合效率低。

响应速度

响应速度比LD低,边发光约 300MHz,面发光 17-35MHz。

发光效率

发光效率是描述发光二极管电光能量转换的重要参数。分为内量子效率和外量子效率。

内量子效率代表有源区内部产生光子数与注入的电子空穴对数之比,即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光子数比上单位时间内注入的电子及空穴对数。发光二极管的内量子效率可以做得很高,有时甚至可以接近百分之百。

但实际的发光二极管输出光子数远低于有源区所产生的光子数。一是由于发光区产生的光子被其他部分材料吸收,另一方面由于 P-N 结的波导效应,光子能溢出界面的数目大大减小。

所以发光二极管的外量子效率即总效率为 输出的光子数 比上 注入的总电子数。

调制特性

LD LED
工作波长 \(\lambda/\mu m\) 1.3 1.55 1.3 1.55
谱线宽度 \(\Delta\lambda/nm\) 1~2 1~3 50~100 60~120
阈值电流 \(I_{th}/mA\) 20~30 30~60 - -
工作电流 \(I/mA\) - - 100~150 100~150
输出功率 \(P/mW\) 5~10 5~10 1~5 1~3
入纤功率 \(P/mW\) 1~3 1~3 0.1~0.3 0.1~0.2
调制带宽 \(B/MHz\) 500~2000 500~1000 50~150 30~100
辐射角 \(\theta/(^{\circ})\) 20×50 20×50 30×120 30×120
寿命 \(t/h\) \(10^{6}\)~\(10^{7}\) \(10^{5}\)~\(10^{6}\) \(10^{8}\) \(10^{7}\)
工作温度/℃ -20~50 -20~50 -20~50 -20~5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