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转至

雪崩二极管

本页面介绍 APD 雪崩二极管的原理和特点

原理

雪崩光电二极管(APD) 可以显著的增加接收机灵敏度。为达到载流子的倍增,光生载流子必须穿过一个具有非常高的反向电场的高场区。在这个高场区,光生电子和空穴可以获得很高的能量。因此它们的高速碰撞在价带的电子使其产生电离,从而激发出新的电子空穴对。这种载流子倍增的机制称为碰撞电离。新产生的载流子同样由电场加速,并获得足够的能量,从而导致更多的碰撞电离产生。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雪崩效应

分类

光纤通信在 0.85μm 波段常用的APD有保护环型 GAPD 和拉通型 RAPD 两种。

特性

其特性在波长响应、线性饱和上与 PIN 相似,但在量子效率和响应度上,响应度比 PIN 提高 M 倍,量子效率总是小于 1,不涉及倍增。

过剩噪声

APD的过剩噪声。雪崩倍增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随机过程,必将引入随机噪声。定义APD的过剩噪声系数为。

\[ F(G) = \frac{\langle g^2 \rangle}{\langle g \rangle ^ 2} = \frac{\langle g^2 \rangle}{G^2} \]

随机变量 g 是每个初始的电子空穴对生成的二次电子空穴对的随机数,包括初始电子空穴对本身;G 是平均雪崩增益。\(F(G)\) 表示由于雪崩效应的随机性引起的过剩噪声系数。

在工程应用上,为了简化计算,常用过剩噪声指数 x 来表示过剩噪声系数,即 \(F(G)\) 约等于 \(G^x\)

过剩噪声指数 x 与器件所用的材料和制作工艺有关。Si-APD 的 x 在 0.3-0.5 之间,Ge-APD 的 x 在 0.8-1.0 之间,InGaAs-APD 的 x 在 0.5-0.7 之间。

影响因素:光子被吸收后产生初级电子空穴对的随机性,二次电子空穴对的随机性。

雪崩倍增因子

APD的平均雪崩增益。雪崩倍增过程是复杂的随机过程,每一个初始的光生的电子空穴对在什么位置产生,它们在什么位置发生碰撞电离,总共激发出多少二次电子空穴对,这些都是随机的。

往往通过平均雪崩增益 G 来表示 APD 的倍增的大小。光电二极管的平均雪崩增益 G 的定义为:

\[ G = \frac{I_M}{I_P} \]

式中,\(I_M\) 是雪崩增益后的输出电流的平均值,\(I_P\) 是未倍增时的初始光生电流。

在实际中,雪崩光电二极管的击穿电压\(V_B\)往往用暗电流增加到某一值来表示,而平均雪崩增益也用一较简单的式子表示为

\[G = \frac{1}{(1 - \frac{V - IR_S}{V_B})^m} \tag{3-36}\]

式中:\(V\)是APD的反向偏压;\(R_S\)是APD的串联电阻;指数\(m\)是由APD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参量。

由初级电子通过雪崩产生的二次电子 - 空穴对数目是随机的,其平均数目称为雪崩增益,用\(G\)来表示(\(G = I_M/I_P\),其中\(I_M\)是雪崩增益后的输出电流平均值,\(I_P\)是未经倍增时的初始光电流)。\(G\)是一个统计平均值。雪崩增益\(G\)可以很大,然而大的\(G\)值也伴随大的

APD 噪声,在增益和噪声之间应进行折中,选择合适的 G 值以使其性能最佳。

\[G = \frac{I_p}{I_{p0}}\]

式中,\(I_p\)\(I_{p0}\)分别表示 APD 的输出平均电流和平均初级光生电流。

击穿电压和暗电流

APD 相比 PIN 更大

响应速度

APD的平均倍增和带宽的乘积为一常数。

常用指标

InGaAs - PIN InGaAs - APD
工作波长(μm) 1.31 1.55
量子效率(%) 75 75
响应度(A/W) 0.78 0.94
暗电流(nA) 0.1 20
检测宽度(GHz) 2.0 3.0
结电容(pF) 1.1 0.5
典型应用 622Mb/s 2.5Mb/s